目前二次網供熱系統,尤其是老舊小區的串聯系統、串改并后的系統,普遍存在建筑物水力失調,冷熱不均的現象,水平失調(水平面上用戶流量偏離實際需要,近端熱、遠端冷)、垂直失調(垂直面上散熱器流量偏離實際需要,樓層上下冷熱不均)現象極為突出。為解決以上問題,行業經常采取的方式是熱力廠提高整個二次網系統供熱溫度參數,換熱站加大二次網循環泵的流量。但是同時過冷用戶在散熱器末端放水,過熱用戶開窗,最終導致熱源的功能熱能力無法輸送到下級,整個過程造成了嚴重的熱浪費,過熱、過冷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鑒于此,政府開始推廣串改并二網改造,將串聯管路改造成為并聯系統,實現分戶計量。串改并后,供熱失衡、能源浪費問題會取得一定的改善,但在推廣過程中受到來自群眾的諸多阻力。
戶內改造,造價高,還會破壞住戶原有的裝修格局;管網裸露,若受到破壞,噴射出來的是超過50℃的供熱循環水,安全隱患極大;同時改造后,管網盤結交錯,占用有限的樓道空間,空間難以整潔通透,極大的影響了住戶的居住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持續推廣“串改并”改造,變得不再順利。
相對比“串改并”,建筑供熱機器人成為供熱改造、解決熱力失調問題更好的解決方案。
從工作狀態來看:建筑供熱機器人通過換向改變傳統的上供下回供熱方式,結合劉教授CC連續調節技術和智能流量控制,按照建筑物需求溫度不斷混合供水和回水,達到均衡室溫的目的,有效解決系統冷熱不均、上熱下冷的問題。
從安裝方式來看:建筑供熱機器人安裝在樓棟/單元供水管熱力入口處,每座樓棟只需安裝一臺設備,改造時占用面積在0.8㎡左右,安裝便捷、不需要二次調試,極大的節省了人工成本及管材費用,同時避免了安全隱患。
從節能效果來看:通過流量和流向調節,使得建筑物熱量達到按需分配,避免了額外的能量供應,也將實現最大限度的節能。在一定工況下,我們的節能效率能夠穩定保持在30%以上,降低輸配電耗60%以上,節能效果明顯。
建筑供熱機器人及云平臺監控系統充分融合了劉明生教授為首的暖通專家的心血與精力,從控制邏輯到運行原理均由劉教授親手謀劃。在軟件控制系統設計時預設了多層防護程序,系統被破解或者產品被仿造的可能性極低。同時產品相關技術已申請專利保護,核心的技術及控制算法目前并不會對外公布。
整體來看,河北百時得的建筑供熱機器人及其控制系統,是市面上可以低成本、有效解決二網失衡現狀的利器。
北方采暖區城鎮供熱是重大民生工程,是節能減排、大氣霧霾治理的重點領域。很多城市供熱保障能力不足,成為制約城市建設發展的瓶頸,在此背景下可以發現,建筑供熱機器人的推廣存在明顯的時代需求。
從技術角度看,目前市面仍無完整的集智能硬件、控制、監控為一體的管理系統,百時得智慧供熱系統的技術優勢明顯。